
練習一
說到「性」,你會聯想到什麼?試把你聯想到的寫下來。
請思考:
1. 你對性的想法,是傾向正面的?負面的?中性的?
2. 這些想法從何而來?
3. 這些想法如何影響你推行性教育?
練習二
以下兩個對性的看法,哪個是正確的?
其實,兩個都是錯的!一個過度重視,另一個則輕視!
性慾是與生俱來的,是我們人類的一部份,使男女互相吸引、建立家庭、生兒育女。沒有性慾,男和女便沒有愛情、沒有婚姻、沒有子女。因此,不論你怎樣去看性,它原是美好的,絕非污穢、色情。
「性」涉獵的層面極廣,由生理層面、心理層面、社會層面,及至對性的觀念、對自我認同及對別人尊重的概念等等,都是環環相扣的,值得思考。性本存在,屬於人生正常的一部份,不需要亦不能夠否定,若能以「愛」、「尊重」及「忠誠」等的美善價值觀作為基礎,去認識「性」、「愛」、「生命」、「身體」、「男女關係」、「婚姻」之間的緊密關連,便較能體會性是美好的。
參考資料:
喜樂生命譯。2015。《與兒童及少年談性說愛》(中譯本)。香港:香港明愛家庭服務。
性教育不單是教導孩童如何保護自己、認識身體結構、生理反應、調節生育方式、性病的知識等。每一種知識的傳遞均蘊含價值觀的傳承。將性學研究的結果結合教育學應用在人身上稱為性教育,性教育在解剖和生殖方面的知識外,還強調有關兩性之間親密人際關係的發展和指引。一個人整個生命發展成健全並富有創造力的個體,是與性有著密切的關係,所以性教育應由出生開始,包括性生理、性病理、性心理、性倫理和性法理等層面,目的是要產生社會和道德所接受的態度和行為。
老師在授予基本知識後宜加入一些價值觀念予學生,如認識身體各部位,重點是部位的功用而非美醜,接納各人外觀有異同,如眼睛價值在於看清楚事物而非外型大小。
狹義的性教育側重在生理層面,如男女生殖系統的知識、成長男女生理變化、生命的起源、性交知識、性病的認識。
廣義的性教育,除生理以外尚包括心理及社會層面。心理方面涉及個人心性的發展、對情感的處理、兩性關係。社會層面涉及道德價值觀念。
性教育是愛的教育,教育基本知識外重點是教育學生愛護自己、尊重別人,為學生建立一個健康負責任的戀愛、婚姻觀。
視孩子為珍寶的父母,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、愉快學習,並獲得好的教育。然而,你有否想過,性教育也是愛護孩子重要的一環呢?
儘管對許多人來說,談「性」是一件尷尬、難以啟齒的事。但「性」所關乎的,全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課題:生命的由來、認識身體和私人部位、男女的不同、親密感的建立、婚姻、生育力和生殖健康等等。若對「性」存有錯誤的知識或有不正確的觀念,在複雜和不斷變遷的社會中,猶如在沒有欄杆的天台上玩耍,在面對與性有關的議題時,很容易會隨波逐流,做出許多傷己傷人的事情。
相反,若孩子能對「性」有正確的知識和觀念,會明白生命是何等的珍貴和獨特,學會自重。當體會到「性」、「生命」和「愛」是緊扣相連,更容易作出愛護自己、尊重他人、善待身體、珍重生命的選擇。
愛護孩子的父母們,盼望你們在孩子成長路上的不同階段,會主動與他們談性說愛、談情說性,給予他們這份珍貴的禮物—性教育。
當我們在互聯網的搜尋器上鍵入「性」這個字,不少的相關字詞隨即出現,如性行為,性生活、性知識、性騷擾等等。位列搜尋結果首位的,通常是兩性親密行為的圖像、影片。難怪與年青一代談論性時,總會讓他們聯想,這是男女之間的親密舉動,是談戀愛的必然程序。在今天,應否談戀愛這個辯論課題,已幾近絕跡於校園,但作為父母的,總希望在學的子女不要談戀愛,擔心隨愛而來的性,過早的出現,會干擾成長中的子女,為他們正向身心發展平添莫大變數。
過往,我們成長的年代,或是我們父母成長的年代,家庭的教養準則與社會道德標準同步。縱然時代進步,社會風氣開放,男女間的親密界線十分清晰,意味着互相交付的性行為,仍局限在夫婦之間才有的親密接觸,是夫婦二人經歷了不同戀愛階段,有了婚姻盟約作基礎,才會將彼此交予對方的舉動,親密感在愛與承擔之中滋養而豐盛二人的感情。在這情況下孕育的生命備受期盼。
現今成長的一代,渴望愛,亦主動追求恆久的愛,背後是他們在親情以外,需要一份來自朋輩的關懷和支持。在各方媒體餵養下成長中的他們,對性所抱持的開放態度與父母希望傳承對性的謹慎和珍重,出現莫大的鴻溝。性的意義及婚前性行為可能會帶來影響一生的後果更被傳媒浪漫化。男女間的親密界線消弭於無形,在對自己認識不足,對對方了解不深,尚在學習如何去處理一段關係的同時已有性行為。在不確定是否真愛,沒有承諾,沒有盟約的性行為滋養不了一份親密感,亦無法將彼此的關係緊扣。恆久的愛未因此而來,反之,是一份惶惑和不安。
接受年青人需要愛,便需要教導他們何謂愛、愛與生命的關係、如何去愛,如何去尋覓真愛,明白真愛需要等待,胡亂的愛未能開花結果。這份愛的教育應開始於孩童階段,父母師長擕手合作,自幼根植正確的愛的觀念於孩子的心,讓成長中的孩子在不同媒體、潮流文化猛烈而急速衝擊下仍不被漂染,堅守生命始於愛,選擇將性只建基於在夫婦間的愛與承擔上。
(2012年2月)

